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,明德书院组织学生走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,开展“学思践悟夯根基,文脉滋养守初心”主题研学活动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“生动课堂”。

        “在河北从没见过!这绸缎像把丝路风情穿在了身上”——异乡学子李思蒙的非遗初体验。“在河北的博物馆里,从没见过这么有生命力的绸缎!”从河北来的李思蒙同学,正驻足在艾德莱斯绸民族服饰展柜前,手指隔着玻璃轻轻描摹纹样,“这色彩、这纹路,哪里是衣服,分明是把丝路的阳光和风沙都织进去了!”不远处的民族乐器展区,从海南来的李嘉琳同学也被吸引,他凑近卡龙琴仔细观察:“光看琴身的雕刻,就像能听见千年前丝路上的弹唱!”

 “这就是我们新疆非遗的根脉力量!”——伊犁学子古丽米热的文化共鸣。“原来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‘旧物件’,而是融入生活、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根脉!”从伊犁来的古丽米热同学指着一件传统手工艺品,向同学们分享家乡非遗的传承故事,“这些都是我们新疆人生活里的文化印记,更是中华文脉的重要部分!”在她的讲述中,大家对“多元一体中华文化”有了更具象的认知,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的种子也在心底悄然扎根。

以文化滋养夯初心,让青春担当显底色。此次研学活动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,将非遗文化与铸魂育人深度融合。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在文化浸润中汲取养分,更明确了使命: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就是守护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,就是以青春之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这场非遗研学,让“中华民族共同体”从理论变为青年们的真切体验。未来,明德书院学子将以文化自信为笔,在传承创新的答卷上,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篇章!